首页
微语
统计
友链
留言
memos
圈子
图床
推荐
相册
网站监控
VPS监控
Search
1
实现typecho微信时光机功能的图文教程
47,898 阅读
2
为Typecho添加webp解析
43,565 阅读
3
Memos备忘录,记录瞬间想法
27,980 阅读
4
emlog数据成功迁移到typecho
27,828 阅读
5
Jasmine - 简约、美观的博客主题
26,558 阅读
手机达人
免费资源
电脑网络
娱乐休闲
网站建设
威言威语
Typecho
Emlog
WordPress
服务器
主题
插件
排行榜    
登录
/
注册
Search
标签搜索
wordpress
发布
插件
免费
教程
typecho
EMlog
PHP
代码
CSS
华为
图片
代码修改
安装
评论
手机
诺基亚
微信
文章
智能
Chen'mo
累计撰写
1,269
篇文章
累计收到
378
条评论
首页
栏目
手机达人
免费资源
电脑网络
娱乐休闲
网站建设
威言威语
Typecho
Emlog
WordPress
服务器
主题
插件
页面
微语
统计
友链
留言
memos
推荐
相册
网站监控
VPS监控
搜索到
2
篇与
的结果
2015-02-08
涨姿势!写给网页设计师的网页设计简史
互联网的诞生本就是一个奇迹,作为其中最重要的载体之一,网页就是这个大时代最重要的缩影,相关技术、设计伴随着信息共享催动着整个时代滚滚向前。这是一段简短的网页设计发展史,我们可以看到技术、设计与思想的演进,看到无数有识之士改变世界的剪影。本文作者是网站Froont.com的联合创始人Sandijs Ruluks。当我发现设计网页有多投机取巧的方法之时,就逐渐开始对手打网页代码失去兴趣。的确,许多网页设计的问题并不止一种解决方案,但是很少有方案能解决所有的浏览器兼容性问题。最令我纳闷的是,为什么会有做设计和写代码的分工?随着技术的发展,许多在过去难以解决的问题现在可以轻松搞定,但为什么与此同时一些简单的事情反而越来越难以实现?这些问题的答案并不是简单的是与否,对与错,也许我们需要从网页设计的整个发展历程来寻找答案,找到真正弥合设计与代码之间隔膜的原因所在。 网页设计:黎明前的黑暗(1989)在互联网真正开始之时,黑色的显示屏仅能显示单色的像素。可以说,当互联网天地初开之时,WebDesign仅仅意味着字符和空格的排列组合。虽然图形化的界面早在80年代初就有了,但在此时普及率并不高。直到90年代,图形化界面才真正进入千家万户,而那时候,才是属于互联网的狂野西部。表格(table):网页的兴起(1995)能够显示图片的浏览器的诞生,是促使网页设计这个行业诞生的重要先决条件。实际上在当时,最接近于信息结构化的概念,是HTML中已有的元素:表格(Table)。所以,DavidSiegel 在他的网页设计书《Creating KillerSites》讲述了他设计优秀网站的秘诀:在表格中嵌套表格,将静态的表格和动态的表格以巧妙的方式结合到一起。尽管表格本身是用来承载数据的,用来承载内容和图片有点奇怪,但是在那个时代,这种方法依然显得颇为靠谱,并且大行其道。网页设计所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如何保持网页那脆弱的结构。也正是因为这种需求,切片设计(SlicingDesign)逐渐流行了起来。设计师创建出漂亮的网页布局,随后开发者将整个设计稿切片,找出呈现设计的最佳方法。另一方面,表格还有一些炫酷的功能,比如垂直对齐,以像素为单位或者以百分比来控制对齐。在那个时代,表格可是近乎栅格系统一般的灵活的设计神器,也正是因此,那个时代的开发者并不喜欢前端的代码。(表格嵌套表格有多乱?)来自JavaScript的救援(1995)JavaScript的出现补足了尚且原始的HTML。举个例子,如果你想写个弹出窗,或者想动态修改某些对象的顺序?HTML不行,但是JS可以!不过此时JS的主要问题在于,它处于整个网页布局的顶层并且需要单独加载。很多时候它仅仅被懒惰的开发者用作一个简单的补丁,但如果使用得当,JS可以非常强大。今天,同样的功能如果CSS能实现,我们会尽量避免使用JS。不可否认的是,JS本身确实很强大,前端常用的jQuery,后端的Node.js都是不可多得的好东西。Flash:自由的黄金时代(1996)作为一门新技术,Flash为网页开发者/设计师带来了前所未有的自由,它打破了之前网页设计所固有的限制。借助Flash,设计师可以随心所欲地在网页上展现任何形状、布局、动画和交互,可以使用任何喜欢的字体,他们借助Flash熔于一体。所有的这一切最终会被打包成为一个文件,然后被发送到浏览器端显示出来。这也就意味着,用户只需要拥有最新的Flash插件和些许等待时间,就可以享有一个魔术般的网页。这是启动页面(splashpages)、介绍动画以及各种交互特效的黄金时代。不幸的是,这种设计并不开放,也不利于搜索,还需要消耗计算机大量的运算能力。2007年,当苹果发布他们的第一台iPhone的时候,就决定彻底放弃Flash,也正是在这个时候,Flash开始走下坡路——至少在网页设计领域。CSS的诞生(1998)差不多是在Flash崛起的同时,一种更好的网页结构化设计工具CSS诞生了。CSS的基本概念是将网页内容的样式分离出来,所以网页的外观和格式等属性将会在CSS中被定义,但内容依然保留在HTML中。早期版本的CSS并没有现在那么灵活,和许多新事物一样,它最大的障碍在于许多浏览器还没来得及接纳这一新技术,对于开发者而言,这是一个头疼的事情。需要明确说明的是,CSS并非全新的编程语言,它仅仅只是一种声明性语言。那么网页设计师需要学习编程吗?可能需要。但是网页设计师需要懂得CSS么?当然需要。栅格与框架:移动端的崛起(2007)此刻,在手机上浏览网页本就是一种全新的挑战。设计师除了要为不同设备设计不同的布局,还面临着内容控制的问题:小屏幕上展示的内容要和桌面端一样多,还是需要剥离开来?桌面端网页上闪亮精致的小广告要如何在手机上呈现?加载速度也是一个大问题,移动端设备的网络加载速度不够快,而且桌面端网页会消耗大量的流量。网页设计亟待改进。第一个重大的改进是栅格系统的出现。经过摸索,960栅格系统最终胜出,经典的12栏栅格被设计师们广泛的接纳,甚至成为许多设计师最常用的设计工具。接下来,各种常见的设计元素诸如表格、导航、按钮被标准化,打包成为可复用的套件,这基本上就构成了视觉元素库,其中还纳入了常见的代码。其中最典型的代表就是Bootstrap和Foundation,它们也使得网站和APP之间的界限逐渐模糊。当然,它们也不是没有缺点,借助这些库设计出来的网页往往大同小异,而且网页设计师要想使用它们还得深入了解相关的代码知识。响应式网页设计(2010)惊才绝艳的设计师EthanMarcotte决定挑战传统的网页设计,它让网页在内容不变的前提下,布局随着窗口和屏幕的变化而变化,并且将这种设计命名为响应式网页设计。网页设计师依然只需要HTML和CSS就可以实现这种功能,不得不承认这种设计理念非常超前。不过大家对于响应式设计依然有些许误解。对于设计师而言,响应式设计意味着为设计许多不同的布局。对于用户而言,响应式设计就意味着这个网页可以在手机上完美浏览。对于开发者而言,响应式设计意味着如何控制好网站图片应付移动端和桌面端,在不同情形和语义下,拥有良好的下载速度和呈现效果,等等。简而言之,就是一个网站能在任何情况下良好展现。至少在这一点上,所有人能达成共识。扁平化的时代(2010)设计网页布局总会花费大量的时间,好在这个时候我们开始抛弃复杂的光影效果,重新专注于根本的内容呈现。在此之前,网页设计讲求精美的图片和排版效果,漂亮的插画与周到的布局设计,而简化这些视觉元素之后,就是我们说所的“扁平化设计”。将复杂的效果淡化之后,视觉的扁平化,也促使内容和信息层级的扁平化。充满光影特效的按钮被扁平化的图标所替代,矢量图形和图标字体也开始被大范围使用,网页字体和版式设计的结合令网页视觉更加漂亮。有趣的是,这时候的网页设计开始有返璞归真的感觉。光明的未来(2014)技术的革新已经开始将网页设计推动到一个全新的境界。在许多设计平台上,设计师只需要在屏幕上移动不同的控件就可以生成整洁可用的代码出来,并且这些代码非常灵活,可控度极高!试想一下,开发者无需担心浏览器兼容性,可以专注于更加实际的问题!新诞生的概念正在推动网页设计。CSS中新诞生的属性,诸如vh和vw(viewportheight 与width),就使得网页元素的位置控制更加灵活自由,一次性解决了设计师纠结多年的顽疾。作为CSS一部分的Flexbox则是另一个新事物,它可以快速创建布局,轻松修改属性而无需编写过多代码。网页设计正在飞速发展,未来还会有越来越多的创新,就让我们拭目以待吧!原文地址froont优设网译者:@陈子木
2015年02月08日
2,441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
2013-12-01
Hello Moto
1974年4月的一天,纽约街头,一名男子掏出一块比两块砖头还大的无线电话并成功的拨通,引得路人纷纷驻足侧目。这名男子叫马丁·库帕“移动电话之父”,摩托罗拉公司的工程技术人员。摩托罗拉前身1928年9月约瑟夫·加尔文(Joseph Galvin)和保罗·加尔文(Paul Galvin)在美国伊利诺斯州芝加哥市成立了加尔文制造公司(Galvin Manufacturing Corporation)。起初这家公司只有五名员工,他们的周薪为63美元。1930年摩托罗拉作为汽车收音机设备商标首次出现。摩托罗拉(MOTOrola)是由“motor”和“ola”两个单词组成,“motor”指代汽车,而保罗·加尔文认为“ola”意指声音,摩托罗拉这一品牌本来的含义是“运行中的声音”。但是摩托罗拉没有取代加尔文成为公司的名称。1936年摩托罗拉公司生产出一种被称为巡警(Police Cruiser)的调幅汽车收音机。该收音机预先调谐到一个频率,可以接收警察的广播,这一系统在美国军方和警察系统得到了应用。这是摩托罗拉公司第一次进入无线通信新领域,通过汽车收音机开发的过程,摩托罗拉开始寻找到了更多、更新的无线通信技术。1940年调频无线通信及半导体技术先驱者丹尼尔.诺布尔(1902-1980)加入摩托罗拉,开始主持研究工作。由他组织开发的美国陆军通信兵手持双向对讲机SCR536 Handie-Talkie,是美军二战时期的最重要通讯工具,而身背对讲机的美军成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经典军人形象。二战结束后,摩托罗拉成为全球第一家将军用双向通讯技术转化为民用的公司。强有力的促销和设备可靠的名声使摩托罗拉赢得行业领导者的地位。1955年摩托罗拉的经典“M”标识首次亮相,同年摩托罗拉研发出全球第一台寻呼机,这项革命性的产品最新广泛在医院中使用,因为这种寻呼机系统能够快速寻找到医生和了解到病人的情况,同时代替了原先的医院广播系统,医生是摩托罗拉最早的用户。寻呼机的发明被称为“个人通讯领域里的新标准”。移动电话的诞生1969年7月16日,美国的“阿波罗”11号载人飞船把人类第一次送上月球,那句著名的“这对一个人来说,只不过是小小的一步,可是对人类来讲,却是巨大的一步。”正是由摩托罗拉生产制造的移动通话系统传送发出。60年代末,摩托罗拉和AT&T公司合作将一种体积很大的无线电话出租给客户,客户可以把这种电话安在大卡车上。AT&T的设想是,将来能研制一种移动电话。1973年,任职于摩托罗拉的马丁·库珀发明了世界上第一部无线移动电话,马丁·库珀也成为业内公认的“移动电话之父”,现代手机开始发展。整整十年之后,1983年之后美国联邦通讯委员会(FCC)1983年9月批准商业生产DynaTAC手机,1984年摩托罗拉推出全球第一款商用移动电话——Dynatac。这款名为DynaTAC 8000X拥有电量充足的电池,支持1个小时的通话时间,可以存储30个电话号码。摩托罗拉要给人们传达的是“摆脱电话线的束缚,一边走路一边打电话的全新移动生活。”功能机时代的霸主在整整80年代初到90年代末这二十年间,摩托罗拉牢牢地把持着移动电话霸主的地位。1989年,摩托罗拉推出当时最小的是最轻的移动电话MicroTAC,价格高达3,995美元。尽管如此,全球还是挂起了移动旋风,大街上拿“大砖头”手机的人随处可见。1991年摩托罗拉在开发GSM标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德国推出了一款系统及数部移动电话。该技术现在已经成为全球化的标准,如今在全球每10部手机中就有9部手机使用这一标准。1996年推出的StarTAC移动电话,该款是当时世界上最小、最轻的移动电话,轻松放进口袋中即可。StarTAC的销量超过6000万部,在此期间培养了许多摩托罗拉的粉丝。1999年-摩托罗拉推出首款三频GSM手机Timeport,该款手机首次允许用户在全球旅行的过程中,使用同一部手机。时间来到新千年交替之际,摩托罗拉逐渐表现出了“廉颇老矣”的状态,由于转变速度和产品更新都没有跟上市场的速度,加上芬兰、韩国、日本等国家手机技术开始崛起,摩托罗拉已经失去昔日的霸主的地位,最终在21世纪到来之际被芬兰手机厂商诺基亚所代替。一个不得不提的产品——摩托罗拉Razr,Razr的产品线从2004年开始在短短的四年时间内,单单是摩托罗拉V3这一机型就卖出了超过1. 3亿台。Razr V3成为全球最畅销的手机。Razr的产品线的成功掩盖了摩托罗拉的衰败,摩托罗拉曾试图开发生产出更多的Razr风格的手机来挽回不断下滑的市场份额,最后以失败告终。迟来的智能手机2008年,摩托罗拉一个季度可以卖出150万台Razr手机,苹果同一时期售出的iPhone是230万部,三星也在这个时候出货量超过摩托罗拉。摩托罗拉的股票不断下跌,公司的主力干将纷纷跳槽苹果、谷歌。摩托罗拉的手机市场份额跌破10 %2009年摩托罗拉公司宣布其第一款Android智能手机——摩托罗拉Cliq。这个手机运行Android 1.5系统,有一个3.1英寸的显示屏,480×320像素的分辨率,还有一个侧滑的QWERTY键盘。这款手机是摩托罗拉的在Android平台的试水之作,市场销量和用户反映都平平。真正的里程碑来临,摩托罗拉与运营商Verizon合作推出了全球第一款Android 2.0手机---Droid,不仅凭借强劲的硬件规格超越了当前最受欢迎HTC Hero,而且还针对苹果iPhone的七大“不足”向不可一世的全触屏霸主发起了挑战。其风头之强劲可以说一时无两,使得其他Android设备黯然失色,配得上“iPhone杀手”的称号。Droid采用了极为流行的侧滑全键盘设计,不过仅13.7毫米的机身厚度,使其一举成为了当前最薄的侧滑盖全键盘手机。此外,该机搭配一块3.7英寸FWVGA(480x854像素)触控屏,显示效果清晰自然。还有一块德州仪器OMAP3430处理器。内置500万像素摄像头,支持自动对焦,配备双LED闪光灯,具备人脸识别,同时支持视频拍摄。Droid X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了Droid的辉煌,使得摩托罗拉手机部门再次取得盈利,但是摩托罗拉并没有依靠Droid X的成功经验在美国以外的土地开拓更广阔的市场,没有进一步的威胁到三星和HTC在美国以外市场的地位。摩托罗拉也曾经试图创新的推出了后空翻的造型的Android手机,但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失败的尝试。再次跌落低谷在Droid取得巨大的成功之后,摩托罗拉顺势推出了它的第一款Android平板电脑——摩托罗拉XOOM。运行Android 3.0蜂巢系统。还曾经推出了全球第一款双核智能手机——Atrix 4G ME860。但由于定价太高,以及营销工作做得不到位,使得该手机和平板电脑没有取得成功。当然还有摩托罗拉Defy这款三防的Android手机同样十分出色,摩托罗拉证明了三防手机一样可以做得很精致,漂亮,大众化。与此次同时摩托罗拉没有忘记Razr,这曾经给它带来无限荣耀的设计。在Razr风格设计的基础上,摩托罗拉推出了更为轻薄的Droid Razr手机。最薄的地方只有7.1毫米加上凯芙拉涂层的材料外壳,坚硬耐磨。这款手机得到了消费者和业界不错的评价,但是在销售策略上摩托罗拉犯了重大的错误。在Android飞速发展的时候摩托罗拉没有抓住机会,市场份额被三星,苹果,HTC甚至LG等场所超过。摩托罗拉有着良好的做工,但是高昂的价格,设备的系统更新速度过慢,加上营销策略上的错误。摩托罗拉的市场份额下跌至4.1 %。谷歌的色彩:Moto X和Moto G闪亮登场2011年8月15日,谷歌和摩托罗拉联合宣布谷歌将以每股40.00美元现金收购摩托罗拉移动,总额约125亿美元,双方董事会都已全票通过该交易。在谷歌收购前短期内摩托罗拉移动股价曾大涨63%。至此有着六十年多年历史的摩托罗拉移动归于谷歌旗下。谷歌CEO拉里·佩奇表示,摩托罗拉移动完全专注于Android系统,收购摩托罗拉移动之后,将增强整个Android生态系统。佩奇同时表示,Android将继续开源,收购的一个目的是为了获得专利。2013年8月1日,就在谷歌收购摩托罗拉一年多之后,Moto X闪亮登场。这是谷歌和摩托罗拉结合后的第一个产品,虽然它并没有人们所期待的一样拥有顶级的配置,但是它足够惊艳。4.7寸720p屏幕,搭载主频1.7GHz高通MSM8960 Pro双核处理器,内置2GB RAM,运行Android 4.2.2系统。1000万像素“Clear Pixel”技术摄像头。Moto X针对Android做了许多定制,X8处理器能够感知你的每一个动作,降低手机的功耗。永远处于激活状态的语音识别功能,随时随地都可以用语音“OK Google Now”来控制而不必打开手机再发出语音命令,在动作手势、摄像机和提醒系统方面也会有自己的改进。比如当你用手臂挥起手机做出要拍照的动作时,摄像机应用会自动开启。当探测到你做出拿起手机的动作时,则会像三星Galaxy S4那样自动呼出提醒列表而不必手动点亮手机。Moto X在手机严重同质化的今天,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创新,Google Now的强大或者我们身处天朝不能感同身受,但这是世界第一款实现语音交互的手机。当各种手机厂商还在关注、讨论手机的配置、外壳等毫无营养的东西时,Moto X走在了时代的前沿。但似乎Moto也犯了和之前一样的毛病,定价过高。16GB版Moto X裸机价格为575美元,32GB版价格是629美元,这就是可能是Moto X在上市几个月内之卖出50万的原因。古人有云:“知错能改善莫大焉”。Moto X太贵?那来看看Moto G吧。这个月早些时候,摩托罗拉正式发布了面向全球市场的新款智能手机Moto G。Moto G,4.5英寸720p LCD TFT显示屏、四核高通骁龙400处理器、1GB的RAM、前摄像头130万像素、后摄像头500万像素、2070mAh电池,分为8GB与16GB两个版本。无合约价179美元,售价只有Moto X的三分一。相比Moto X,Moto精简了例如无接触语音操纵、动态信息提醒、摇晃手机进入拍照界面等等。屏幕的尺寸也比Moto X稍小0.2寸。Moto G虽然被认为是低端产品,但硬件配置基本保持了2012年各家旗舰的水准,加上Moto G本身的独有技术、质量、服务和品牌价值,Moto G的定价相当具有杀伤力。引网友的一句话“如果你觉得你对moto G来电并且你也有能力为这份信仰买单——知音难觅,遇见就赶紧嫁了吧”。摩托罗拉正在一步步的复兴?这个我不知道,但至少摩托罗拉正走在一条正确的道路上。不然怎么会有微软收购诺基亚呢?
2013年12月01日
2,340 阅读
0 评论
0 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