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财,是这个时代最大的鸡汤

chen'mo
2016-06-11 / 0 评论 / 13,894 阅读 / 正在检测是否收录...
温馨提示:
本文最后更新于1970年01月01日,已超过20079天没有更新,若内容或图片失效,请留言反馈。

本文出自微信公众号【微美文】

很多讲理财的文章,会这样言之凿凿地告诉你:

就算你月薪只有6000,如果每月坚持存3000,一年就是36000,三年就是108000。同时,如果你的另一半也这样做,你们两个人三年就是216000。三十年呢?你们就能存下210多万!这还是在不算复利的情况下。如果加上复利,这个数字会更可怕!

然后呢?

三十年存够200万,那时你也五十多岁了,拿着200万干嘛,颐养天年么?

这个时代最大的一种鸡汤,可能就是片面地夸大了理财的作用。

理财有没有用?当然有。但是,理财充其量只是让你的资产发挥最大化效益的一种方式。把它捧得太高,甚至认为理财可以带来财富增长,乃至于实现财务自由,那就是完全不切实际了。

这样做的后果是什么呢?就是造成你花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在这上面,甚至为了理财牺牲了许多有益的消费,到头来发现,收益根本与付出不成比例。

我看过很多理财文章,印象最深的一点,就是,为了让你对理财产生兴趣,它们通常会用一些耸人听闻的数字来给你画饼:你看,假如你有100万,年化收益为10%,一年下来就是10万块,平均到每个月就是9000多,足够你在大城市生活了。从此你就实现了财务自由,不用上班也可以过得很滋润哦。

——这不是废话吗?有了100万,还需要看这种文章吗?你倒是告诉我怎么挣到100万啊。

这个时候它们又会出来解释:你现在虽然收入不高,没有存款,但是没关系,只要你节衣俭食,每个月固定存下一笔钱,然后精挑细选,根据一套复杂的系统去挑选理财产品,购买债券、基金、保险……长期坚持下去,你就可以让你的财富实现5倍、10倍的增长,挣到100万,迈入成功人士行列啦。

你真的相信吗?

就算按年化收益10%好了(实际上要达到长期稳定零风险的10%也是几乎不可能的),假设你每个月存3000,一年存下36000,就算40000吧,然后就算这40000块全部投进去产生利息,那么,一年之后,你将多出4000块的收益。无论你怎么折腾,这基本就是上限了。而为了这4000块,你要付出什么呢?你要每个月省下50%的钱,不应酬,不消费,不旅行,不购买数码产品,要费心研究各种不同的理财组合……

你觉得这笔账划算吗?

有人可能会反驳说,我可以投入回报率更高的产品啊。但是不要忘了,高回报永远伴随着高风险,或者说更高的成本。如果你把这40000块投入股市,短线操作,确实有可能获得远高于10%的收益,但是伴随而来的成本是什么呢?你需要时时刻刻关注涨跌,无论你是在上班、吃饭,还是在地铁和公车上,以及看各种分析文章,研究数据和图表……更别说偶尔的波动对心脏带来的冲击。相信我,很多人都承受不了的。

事实上,投资(注意,这里已经不是理财了)是一门极其深奥的学问,复杂程度随着收益的提高而飞速上升。货币基金定投基本不用动脑,到了组合型基金就要花一番考虑了,到了期货、股票这种层面,就完全是专业人士的角力,其云诡波谲非普通人所能想象。不具备一定的金融知识和行业了解,贸然进入连个全尸都留不下。

实际上,钱是挣出来的,而不是省出来的。

当你月收入只有几千的时候,与其想方设法,从牙齿缝里省下钱,只为了一年下来那可怜的几千块收益,不如多吃点饭,多看点书,多参加些活动,上些课程,努力提高自己的含金量和挣钱的能力。

我所知道的,但凡有一点成就的人,无不都是在日常生活和工作的间隙里,努力拓展自己的事业和人际网络,反复试错和尝试新事物,把一天当成两天用,活生生杀出一条血路来。他们从来不会吝于花钱,而是会想办法把每一分钱都花到实处,投资自己,提高效率,撬动资源。

相比之下,试图靠理财省出一百万,实在是一个过分消极的过程。它最大的弊端是什么呢?在于,当你聚焦于「省钱」的时候,你就会有患得患失的心态,从而会对一切需要投入的选择抱以怀疑和退守的态度,白白错失许多机会。

这也就是这些理财作者最大的问题:他们都是出色的会计师,但他们不是经济学家。

经济学里面,有两个基本概念。一是,金钱只有在流通中才有价值,放着不动的钱是没有任何价值的。

也就是说,你辛辛苦苦挣来的钱,如果把50%存入理财产品,对你来说,它们就等同于废纸——相当于你的可支配收入直接减少了一半,只不过会在到期的时候,还给你一点收益而已。

一个高效的企业,最佳的状态永远不是「有大量存款」,而是「存款为零,并且允许有一定的赤字」。也就是说,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最大限度地利用自身资源,将能够筹集到的所有资金,投入能产生效益的项目中,不要让任何一分钱闲置,这才是最高效的利用状态。

第二点与此密切相关:会计关注实际成本,而经济学家关注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是什么呢?简单来说,你把收入的一部分存进理财产品,到期了它会产生收益,乍一看,这是一本万利的事情,实际上,经济学家会考虑:如果我把这笔钱用起来,投入在其他项目,它会产生多少效益?这部分效益与理财所得的效益相比,孰优孰劣?

很多人会用他们的亲身经历告诉你:我一直坚持理财,过了多少多少年,现在终于实现了财务自由。但他们不会考虑,如果把这些资金运用起来,投入在其他项目上面,会产生什么收益?会不会更快达到现在的状态?他们关注的是:我用了多少年,终于存够了钱;而不会关注:如果我把这些钱用起来,可以做多少事情。

很多时候,效益是不能单单用金钱衡量的:换一台更快的手机,可以让每天过得更高效;买一个平板,可以更便捷地处理日常事务;参加一次聚会,可以认识到一大群优秀而志同道合的朋友;添置一些家居用品,可以大大提升生活质量。这些,都是一种效益。

更不用说情感和精神上的效益——为另一半买一件礼物,送父母一份心意,来一场心心念念的旅行,在自己的心愿单上实现一个项目……25岁和35岁,站在巴黎卢浮宫里的感觉是完全不一样的,穿行在京都巷陌里的心境也是完全不一样的。很多东西,错过了就是永远错过了。比如遭遇了毁灭性火灾的香格里拉,比如被过度开发的江南古镇,比如年轻时候的闯劲和无拘无束。不会再有了。

说了这么多,我们对待金钱的态度应该是怎样的呢?

很多文章会告诉你克制物欲——这话是说给三四十岁的人听的。如果你还年轻,一无所有,干嘛要克制?有欲望绝对不是一件坏事——因为有欲望才会有动力。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工作状态,提高自己的生存和挣钱能力,才是这个年纪最应该考虑的事情。

具体来说:

适当使用信用卡

很多理财文章会告诉你,少碰信用卡,永远不要透支,因为只要当月没有还清的钱,都会产生利息。但是,如果你可以提前半年用上一直想要的手机,而代价只是到了年底需要多还几百块的利息,有什么关系呢?没有必要克制「提升生活质量」的追求,只需要「适当」即可。什么样的程度是「适当」?大致是使欠款保持在2个月收入以内的水平。比如,你月入稳定1万,那么信用卡欠款2万,是可以接受的,这样不会对生活产生太大压力。当然,量力而为。

多跟朋友沟通感情

不要舍不得请客。功利来说,人情这种东西,是金钱所无法衡量的。

参加一些公开课/讲座/聚会/线下活动

挣钱的根本途径不是节流,而是开源。如何开源?保持坚持不懈的学习才是最重要的。所以,多参加一些有价值的交流和课程。一方面可以提高自己,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自己的圈子,接触到更多优秀的人。这些人所能给予你的帮助和提高,将会远远超过你所付出的金钱。

买书/Kindle

同上,保持大量的阅读,不要不舍得买书。如果你跟我一样习惯看影印版PDF,就买平板。

选择最高效的办公设备

好的办公设备可以令工作效率有质的飞跃。在能够承受的范围内,买最好的生产力工具。这能为你节省大量的时间。相比起金钱,时间重要得多得多。

办健身卡

一个好的身体有多么重要相信不用多说。健身房的条件加上教练的指导,比起自己在家折腾,效率要高很多。

买优质的家居用品

一个良好的居家环境,对整个人的状态都会有极其明显的提升。尤其是床褥、卫生用品、日常用品,在能够负担的范围内,买最好的。当然,还要勤清洁。

尝试各种不同的机会

过于重视理财最大的弊端,就是因为患得患失的心态,很可能会错失许多机会。其实年轻正是束缚最少的时候,也是最能够承担失败的时候,应该多去尝试各种机会,一遍遍地去试错。因为无论你走了多少弯路,都有从头再来的机会。而随着慢慢成长和成熟,这种机会越来越少了。

完成心愿

列出自己想做的事情,努力把它们一件件实现。如果说这世上有最蠢的事情,那就是把年轻的心愿留到不再年轻时才去完成。

这篇文章并不是告诉你不要理财,相反,理财是十分有必要的。但是,你不应该对理财抱有过高的期望:它就是一种保险和稳健的手段,仅此而已。把时间、精力和金钱用在其它方面,无论是提高生活质量,还是提高自己,效益都会高得多。

比较合适的理财是怎样的呢?

有两种方式,我认为是有价值的。

1.应急基金

攒下至少相当于3个月收入的应急基金,存放在最低风险的理财产品上,并且保证不去动用,这是十分有必要的。它不但可以使你面对意外时多一份保障,更重要的,是可以使你无论作出什么选择(比如跳槽或者创业),都能有一份底气:就算你失败了,也还有至少3个月的时间可以重振旗鼓。你会更加没有后顾之忧。

2.大额消费

购买生产力工具,或者去旅游,需要花几个月的时间攒钱,这同样是没有问题的。

希望与你共勉。

 

0
端口映射和动态域名的区别和应用
« 上一篇 06-10
充电须谨慎,免费充电站可能会读取手机里的全部信息
下一篇 » 06-12

评论 (0)